杨正红:氮吸附仪表征药物超低比表面积的技术突破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2020/08/04 10:09:14
作为毕业于药学院并从事气体吸附比表面和孔径分析20余年的科学工作者,杨正红老师亲自分享对新版药典比表面法及气体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的蕞新技术发展。
药物粉体是大部分药物制剂的主体,其疗效不仅取决于药物的种类,而且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组成药剂的粉体性能,包括粒度、形状、表面特性等各类参数。药物粉体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关系到粉末颗粒的粒径、吸湿性、溶解度、溶出度和压实度等性能,而且蕞终影响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国家药典委员会已颁布了蕞新的2020年版中国药典,增加了0991比表面积测定法,并将于2020年12月30日起正式实施。
1、有关BET比表面积的测量和计算:
00.05-0.3的范围内,吸附曲线)。BET理论恰恰需要这个阶段的吸附数据来计算比表面积。完整的BET报告必须包括比表面值、回归曲线、相关系数和C常数(C值,图2)。
2、有关BET计算的P/P0取点:
0为0.01~0.15的范围,这样药典中的取点范围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因此,判断BET计算结果可靠性的标准应该是C值大于0和回归系数大于0.9999。
二、表征超低比表面积的技术突破
由于真空体积法气体吸附分析仪等温线测定依据的是理想气体方程,影响结果的主要因素不外乎温度、压力和体积。当样品的吸附量远大于这些因素引起的误差时,温度、压力和体积的波动或精度误差(仪器的本底噪音)可以被忽略不计,但是当药品这样的小表面材料所能吸附样品总量不足以克服本底噪音时,就带来了测试结果的不稳定性,甚至测不出来。
真空体积法物理吸附是在一个密闭空间进行的。自由空间是系统中吸附质分子传递、扩散的区域,如果要精确计算样品的物理吸附量,死体积值是准确采集数据的基础。因为真空体积法的测量基础是压力,吸附量的计算基础是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所以吸附质气体在扩散过程中压力差越大,则气体绝对量计算越准确。 系统死体积越小,对压力变化的灵敏度越高,吸附量计算越准确。换句话说,在同样的条件下,系统死体积越小,则仪器测量精度越高。由于在氮吸附分析过程中,液氮是不断挥发的,所以为保证精确计算吸附量,要对死体积进行控制、测量或校准。
模数转换器即A/D转换器,简称ADC,它是把连续的模拟信号转变为离散的数字信号的器件。转换精度就是分辨率的大小,因此要获得高精度的模/数转换结果,首先要保证选择有足够分辨率的ADC,同时还必须与外接电路的配置匹配有关。iPore系列不仅采用32位模数转换,而且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2位电路设计和制造,从系统上保证了压力传感器精度的进一步提升(见表1)。
表1 ADC芯片转换精度与压力分辨率关系(以1000Torr传感器为例)
2/g左右的比表面积,大大超越了常规氮吸附的比表面下限极值(0.01m2/g),而且可以测得微量吸附下的孔径分布(图6)。
1.超低比表面样品测定的重复性、重现性和稳定性:
2/g,氪吸附)的重复性偏差(表2)。结果表明,iPore 400的即时重复性偏差优于0.1%,一天重复性偏差优于0.6%,四天长期稳定性优于1.0%!性能的全面优化使BET比表面测定长期重复性达到空前水平!
表3低比表面石墨样品比表面平行测定实验(红色数据是12次测量结果的标准差)
2/g)。这为解决超滤膜和纳滤膜的纳米孔分析奠定了基础(图7)。
2.超高比表面样品测定的重复性:
共价有机框架聚合物(COF)是一种低密度、高比表面、易于修饰改性和功能化的新型人工合成材料。在问世的短短十余年之间,就在气体储存与分离、非均相催化、储能材料、光电、传感以及药物传递等领域展现出优异的应用前景,并且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纳米药物载体。常规气体吸附法比表面容易测定的范围是5~500 m
2/g之间。因为吸附量巨大,需要长时间的平衡条件,比表面大于1000 m2/g 的样品重复性控制并不容易做到。为此,对比表面大于2000m2/g的COF样品比表面进行了长期稳定性测定,结果重复性优于0.07%(图8)!
3.能力验证——新技术对超低比表面样品测定重复性的重要性:
为了比较新技术和现有技术在超低比表面应用中的区别,我们用一种极低比表面的金属氧化物对仪器性能进一步进行了验证,并与其它品牌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比较(图8)。结果表明,新技术不仅两次测定(图8a和b)相关系数都在0.9999以上,而且BET比表面和吸脱附等温线都能很好地重复;而一旦关闭死体积恒定功能,虽然BET =0 .032并且相关系数(R=0.9987)依然满足药典0991要求(图8c),但其数据质量已经迅速下降,脱附等温线已经发生变形,说明这些采用的新技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没有这些技术的常规氮吸附分析仪器的噪音已经完全掩盖了该样品的微弱吸附量,无法分辨(图8d)。
和b:iPore 400两次测定的结果,比表面积值可以完全重复;
:iPore 400关闭死体积恒定功能的结果,可见BET回归系数下降,脱附曲线受液氮挥发导致的死体积变化,已经完全变形 ;
:其它品牌仪器所测的结果,吸附量被仪器本身的噪声所掩盖,等温线显示为仪器本底的随机噪声曲线.在标准“介孔仪器”配置上实现氪吸附:
2/g 的供试品,为避免测定误差,可选用氪气作为吸附质;也可选用氮气作为吸附质,但必须通过增加取样量,使供试品总表面积至少达到 1m2方可补偿测定误差。氪气(Kr)因其在液氮温度下的饱和蒸汽压特性,是用于小比表面积样品的精密测试方法。但是,进行Kr吸附一般至少需要配备10torr的高精密压力传感器以及分子泵,以分辨P/P0在10-5
-4的极低压力环境下细微的压力变化,从而保证数据精确且稳定。氪吸附应用到小于0.05 m2的绝对表面积计算。但是,一般的氪吸附的应用需要配置分子泵和10torr压力传感器,这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成本负担。而新技术的突破可以在标准配置(机械泵和1000torr压力传感器)的条件下满足氪吸附的应用要求,P/P0下限达到可重复的10-5(图9),为医药企业节约了检测投资成本!
0?与此连带的一些问题是,在远远低于三相点温度的环境下,氪作为被吸附相有怎样的浸润特性(因为在BET方法中,假设吸附质相完全浸润)?在77K的氮吸附中,可以观察到几乎所有材料都被完全浸润的特性,但在低于三相点温度时,这种情况可能是不同的。 另一个不确定因素是氪分子的有效横截面积,它非常依赖于吸附剂表面,因此没有被很好地建立起来。从氪的过冷液体密度计算出的横截面面积是0.152 nm2(15.2 Å2
2(23.6 Å2)。采用较多的横截面积值是0.202 nm2(20.2 Å2)。除此之外,氪气的成本是氮气的240倍,这意味着氪吸附测定需要高昂的实验成本,会极大加重企业负担。因此,理化联科气体吸附分析技术上的突破带来了药企行业应用的巨大突破,氮吸附已经成功地实现了氪吸附领域的超低比表面积测定(图6~8)。我们用氮吸附成功测定的极限样品是0.0047m2/g,这意味着只有当试样比表面小于0.005m2/g时,才需要氪吸附,而这样的样品凤毛麟角。也就是说,一台全部采用上述新技术的仪器可以全部满足药企各种比表面的测定需求。6.建立超滤膜孔径(纳米孔)评价的新方法:
滤膜孔径评价的经典方法是气体渗透法(即毛细管流动法),但这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是20nm~500μm。超滤膜是一种孔径范围为1-20nm的纳米孔过滤膜,其范围恰恰在气体渗透法能力之外。该膜的孔径范围虽然被气体吸附法所覆盖,但由于膜的吸附量过低,常规的气体吸附法无法实现测定。国外曾经建立起了液氩温度下氪吸附测量膜孔径的方法,但无论仪器、耗材及方法都很难向工厂推广。制药行业中膜技术应用存在的技术瓶颈亟待解决,需要建立快速可行的超滤膜孔径评价方法。实际上,电池隔膜和电子薄膜也存在类似问题。
气体吸附技术在精度控制上的突破也为纳米薄膜的孔径分布分析带来佳音,这种吸附量极低的孔径分析不再需要液氩温度下的氪吸附,只需要按照常规操作即可(图6右)。
7.突破传统“介孔仪器”,实现微介孔样品的氮吸附微孔测定:
新的气体吸附技术标准使1000torr传感器的分辨率提高到了10torr级别,仪器的密封性使机械泵抽空效率发挥到极致。以氮吸附替代氪吸附,以传统介孔仪器成功测定微孔(图10),不仅节约了用户购买仪器的成本,而且降低了用户使用成本;不仅将比表面测定的重复性提高一个数量级,而且微孔分析的重复性也得到充分保障,对MOF/COF样品的研究开发将起到推动作用。
8.气凝胶较大介孔和边际大孔的孔径分析取得突破:
0=0.90),压力上升0.05(P/P0=0.95),对应的孔径已经是20nm了,并且呈指数上升。如:P/P0
气凝胶是一种新型低密度多孔纳米材料,具有独特的纳米级多孔及三维网络结构,同时具有极低的密度(3­500kg/m3)、高比表面积(200­1000m2/g)和高孔隙率(孔隙率高达 80­99.8%,孔径典型尺寸为 1­100nm),从而表现出独特的光学、热学、声学及电学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医药领域,气凝胶被用于药物可控释放体系。但是,其孔径分布分析却遇到麻烦,因为压***仪的高压会破环样品的孔结构。
致病微生物在多孔氧化铝膜上生长不易受到限制,因此氧化铝膜常用于药物敏感性实验(DST)了解病原微生物对各种抗生素的敏感程度或耐受程度来指导临床用药。与气凝胶相反,膜的单位吸附量极低,但孔径可能达到100nm以上。由表1可知,32位电路新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压力传感器的分辨率,至少可分辨3.9*10-8
利用气体吸附分析仪进行比表面积质量控制分析时,经常碰到如下问题:不同厂家仪器之间数据不一致;同一型号在不同地域或不同海拔的数据不一致;同一台仪器在白天晚上或春夏秋冬的数据不一致;同一台仪器长期稳定性不好。这些现象已经成为长期困扰行业质量控制的头疼问题。气体吸附分析技术的突破不仅彻底攻克了这个难题,而且使超低比表面分析达到高稳定性、高重复性、高效率;随之产生的功能性扩展,无论用氮吸附代替氪吸附,还是孔径分布测定向介孔两端范围延伸拓展,都为中国企业全面贯彻中国药典0991带来了超高性价比的惊喜!
气体吸附分析技术的突破,为全面贯彻药典新规和GB/T 19587-2017标准,准确测定原料药、药用辅料及其产品的比表面和孔径,进行精确的质量控制或检验,提供了性能全面优化的可涵盖各种药用试品的分析仪器,也为下一代物理吸附分析仪的发展方向树立了新的标杆,建立了新的标准。
(注:本文由杨正红老师供稿,不代表仪器信息网本网观点)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300.00万元采购基因测序仪
我国牵头修订的ISO 7799《金属材料 薄板和薄带 反复弯曲试验方法》在ISO/TC164/SC2正式立项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团体标准《城镇排水系统高光谱水质在线监测技术规程》编制组成立暨头部次工作会议成功举办
蓝绿藻的危害、监测手段及应对措施
Anyty(艾尼提)便携式显微镜助力高校实验室建设
20吨花生油中含0.2公斤煤制油,如何检测?
安捷伦科技石化及新材料行业专家论坛成功举办(新疆乌鲁木齐)
守护药物安全秘籍,尽在“第八届化学药物杂质研究及质控技术”网络研讨会!
涂料色彩测量解决方案在工业、汽车、建筑领域的应用
郭万林院士团队Nature Nanotechnology:“逆流而上”,开创绿色可持续发展新途径!
创新引领 YOUNG帆起航——仪器信息网25周年 我们不一YOUNG!
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曝光,食用油安全与检测知多少
面面观环境监测市场热点在哪里?
颗粒表征迈入智能时代,马尔文帕纳科颗粒解决方案
2023年全球上市仪器公司财报解读
耶拿超级品牌日:智慧碳测,驱动未来 耶拿TOC解决方案
杨正红:静态图像法粒度和形貌分析技术在药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专家有话说如何解读《中国药典》0992固体密度测试法?
孙永达:药品原料微粉化及检测技术的新时代
这一仪器技术突破生物等效性难题,可豁免鼻喷雾剂临床终点研究!
陈京一:如何提高药物微量晶型检测的灵敏度?
年产组件600亿!探寻安东帕仪器背后的电子生产力
8台物性仪器上榜2020科学仪器优秀新品上半年入围名单
赛默飞、百欧、飞利浦分享千万大单 含PCR、核酸提取仪等
重磅!材料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仪器配置清单出炉
大昌华嘉:厚积薄发 四大应用创新支持2020药典!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524678515; 13564686846; 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中国产业园区招商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13391219793 仅微信